听了刘天讲古之【Fraser’s Hill为什么叫福隆港】才知道原来福隆港是闽南话“窟窿岗”的变调。想想还有许多本地译名不知背后典故,罗列出来希望有识之士解惑:
- Mersing/丰盛港 – ‘港’字对头,‘丰盛’怎么来?
- Titi/知知港 –内陆非港口。
- Johor/柔佛 – 发音相差十万八千里,难道是闽南话潮州话的译音?
- Johor Bahru/新山 – Bahru是‘新’,但‘山’从何来?柔南是平地无山。
- Seremban/芙蓉 – 森美兰这许多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地名以此为最,芙蓉即莲花,但此地并不多植莲花。
- Seri Menanti /神安池 – 森美兰皇城,仙境般的名字,不准确也甭理了。
- Timiang/沉香 – 耐人寻味,应该与沉香救母的男主角无关,估计出产沉香木?
- Pertang/葫芦顶 – 想破头都想不出其中关联。
- Bahau/马口 – 据说还有马身,堪比汕头汕尾。
- Rawang/万挠 – 正如花友太空人所言:为什么不是挠万??
- Cheras/蕉赖 – ‘赖’字还有迹可循,‘蕉’是哪个方言的发音?
- Kajang/加影 – ‘影’字奇。
- Kuala Lumpur/吉隆坡 – Kuala Selangor 是‘瓜拉雪兰莪’为什么在这里变成‘吉’?
- Pudu/半山芭 – 我猜当年开埠地位处森林边缘,‘半’字妙。
- Pudu Ulu/新街场 – 森林深处反而叫新街场,奇怪奇怪。
- Brickfield/十五碑 – 很有故事的名字。
- Sepetang/十八丁– 十八添丁?
- Teluk Intan/安顺 – 印象中与Anson有关,意义倒好。
- Labuan/纳闽 – ‘纳’字勉强对得上,‘闽’字完全不相干啊?难道是因为多闽南人?
- Chemor/珠宝 – 小镇取个珠光宝气的名字, 疑案。
- Pulau Langkawi/浮罗交怡 – ‘浮罗’从何而来?与浮罗山有关吗?
- Bukit Mertajam/大山脚 – 马来名为山,中文名却为山脚,到底是山还是山脚?
除此之外,本地地名有不少佳译,大选来临我最喜欢看选区列表,比较原名与翻译。在此举出一些有趣的例子和大家分享:
- Sekinchan/适耕庄 –音意俱全,鱼米之乡的完美名字。
- Genting/云顶 – 如诗如画,又符合地理条件。
- Jelutong/日落洞 – 太有气势了,‘日落洞之虎’像水浒好汉的外号。
- Batu Caves/黑风洞 – 像《西游记》里的名字。
- Janda Baik/贞德拜 – 拍案叫绝,好寡妇当然锡以‘贞德’之名。
- Perlis/玻璃市– 玻璃之城!多么美丽脆弱,令人想起: 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
- Perak/霹雳 – 霹雳雷霆之势,有型有款。
- Kuala Kangsar/江沙 – 虽然吞掉了‘瓜拉’但衬得起霹雳皇城的气派。
- Pontian/笨珍 – 以笨为名只此一家,还分大笨珍小笨珍呢。
- Pulau Redang/热浪岛 – 音意俱全,令人神驰心往。
- Lang Tengah/浪中岛 – 一音一意结合,甚佳。
- Jenjarom/仁嘉隆– 好意头又符合音节。
- Terengganu/登嘉楼 – 为了好意头舍弃旧名丁家奴。
- Rantau/晏斗 – 我的家乡,‘晏’其实读作‘宴’非‘按’,估计是汉语拼音规范化之前的产物。
- Nilai/汝来 –‘汝’读音‘儒’非‘泥’,同上。
- Segambut/泗岩沫– 念这三个字时可联想到浓重乡音
- Setiawan/实兆远 – 同上。
- Klang/巴生 – 据说翻译自马来语涨潮Pasang。
- Gunung Rapat/昆仑喇叭 – 名不经传的小地方,却一见难忘。
有的地名很有意思,但直接意译的例子不多,以我所知只有:
- Pulau Perhentian/停泊岛 –恐怕是因为原音太长了只好意译。
- Bukit Kayu Hitam/黑木山– 我怀疑《笑傲江湖》里的黑木崖灵感来自于此,哈哈。
- Tanah Merah/红土坎 – 加‘坎’字妙。
- Bandar Tasik Selatan/南湖镇 – ‘城’变‘镇’。
以下如果意译十分有趣,可惜都采用音译:
- Pulau Ketam/吉胆岛 – 即‘螃蟹岛’。
- Gua Musang/ 话望生 –即‘狐狸洞’
- Sungai Petani/双溪大年 – 即‘农夫河’
- Kuching/古晋– 即‘猫城’
- Slim River/士林河 –可想而知十分苗条,与台湾的士林重名。
上述可见我国地名色彩丰富,不同方言、不同时期的翻译都有不同的风格。开埠先贤灵活变通不拘泥,以顺口为上,偶有神来之笔。不准确、不规范又怎样?我宁愿接受这是历史的一部分——你要瓜拉隆坡吗?